我國霧霾頻發帶來的一個明顯而可怕的結果,就是國人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續走高態勢。并預計到
2025年,我國肺癌病人或將達到100萬,成為世界第一肺癌大國。空氣凈化成為當務之急,而來自空氣且對空氣凈化具有明顯作用的負離子應該得到高度重視和利用,成為PM2.5時代的造福人類健康的利器。
衛計委:PM2.5與肺癌發病率呈正相關關系
來自國家衛生計生委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的肺癌發病率以每年26.9%的速度增長,而在北京、天津等霧霾高發地區,肺癌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北京市肺癌發病率由39.56/10萬上升至63.09/10萬,已遠遠高出全國平均水平;天津市的肺癌發病率約為60/10萬,且呈現明顯年輕化趨勢。
此外,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的研究也發現,PM2.5與肺癌之間存在明顯相關性。研究數據表明,PM2.5濃度每增加10微克每立方米,肺癌死亡率增加15%-27%。這項研究結果目前已在國際權威雜志上發表。
鐘南山:PM2.5比非典可怕,負離子作用應被重視
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研究發現,PM2.5承載著十幾種致癌物質,其中多環芳烴與肺癌的患病率有明顯相關性。
“PM2.5的增高與肺癌發生越來越密切,并直接增加了罹患肺癌的風險。”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表示,PM2.5比非典可怕的多,因為非典可以隔離,而PM2.5無孔不入。為此,他從2012年全國兩會開始,一直關注PM2.5的問題,并在答記者問時公開表示,他自己早已開始使用空氣凈化器。PM2.5時代,凈化因子空氣負離子的作用應被重視,并呼吁在全國范圍內盡快啟動對空氣負離子的監測。
負離子技術在空氣凈化市場的興起時間雖然并不算長,但因為可以對PM2.5等可入肺顆粒物實現超微凈化,因此作用日益凸顯。
據新華社報道,2010-2012年,隨著生態負離子生成芯片技術和納子富勒烯負離子釋放器技術的問世,人工生成負離子技術進入“生態化”時代,實現了人工生成、釋放凈化因子空氣負離子“生態級”的首創。而另據聯合國環保領域的眾多專家指出:生態級負離子可以主動出擊捕捉空氣中的細小微粒,使其凝聚成團落到地面,而且顆粒物直徑越小,越易受到負離子的作用沉淀。
自此,消費者對負離子技術及凈化產品的選擇有了更加明確的認識和標準。生態級的負離子技術也越來越廣泛地走進都市家庭,打開了空氣凈化+療養保健的家居“生態化”時代。